科技助力文化融合:天津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日期:2023-07-31

每篇嘉宾演讲视频推送都要放.jpeg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在“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议”第三场对话上表示,博物馆是人们了解不同文化直观、便捷的途径之一,但仍需要借助科技的纽带力量填补“物和物、物和文化之间存在的缝隙”。他以天津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为例,探讨了博物馆如何利用AR、MR等数字化技术,打破其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加深观众对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天津博物馆近年来举办了多个高水平的外国文化历史主题展,姚旸以“庞贝古城出土文物特展”为例,阐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文化信息的互享对于推动文化融合的意义。

Picture1.png

姚旸,曾就读于南京大学,先后获法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并为该校文学院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后,历任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天津博物馆副馆长,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现任天津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艺术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余篇,组织创制“壁上丹青—京津冀古代壁画精品展”、“鸣沙遗墨—天津博物馆馆藏敦煌文献展”等二十余项展览。2023年初,与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合作举办“河上花:中国花鸟画之道,1368-1911”,成功于纽约开展。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学术课题多项。2020年,获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

3.jpg


演讲全文


天津博物馆成立于1918年,至今已经有105年,是中国早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博物馆之一。天津博物馆现在拥有的藏品文物达到21万余件,涵盖了陶瓷、书法、绘画、玉器、甲骨、金银器、玻璃器、玺印等各重要的文物类别,也是中国第一批一级博物馆。


谈到文化的融合和科技的创新,我想首先是基于不同类文化之间的认识与理解。博物馆以物见人,通过作为文化物质重要印记的各类藏品,直观地向观众传递文化的某些要素和特点,这是博物馆有利的一方面。


但是博物馆也在文化传播和融合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文物藏品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不全面的,可能是文化系统整体中的一个面。那么试图通过有限的文物来解读文化的全貌,无疑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作为文化系统组成中的重要方面,比如生产生活的方式、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及文化产生发展中的过程脉络。这些很难通过静态的一些文物来获得明确的认识,而科技的力量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借助各类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在展览中去还原特定文物产生的过程,或是它们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物展品相关的历史功能,从而帮助观众加深对文物展品的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比如,天津博物馆正在举办的一个很重要的展览——“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在这个展览中我们展出了200余件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典型性的音乐文物,但是其中的一些古代乐器,比如编钟、铙等等,在现在的社会中已经不再使用,现代人很难去理解它们的功能和发出的声音。


因此,我们利用现在的沉浸式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打造了一面“知音墙”。观众不仅可以在这个数字化的墙体上,直观全方位的去观察这些古代音乐文物的细部特征,还有它们的全貌,还可以通过手部的触碰来进行影像的变化,从而向观众展示这些古代音乐文物当年的功能以及曾经发出的美妙声音,从而使观众对他们的历史功能以及文化价值有直接的了解。


文化的融合关键在人,文化信息的接收、传递的根源也在于人。对于博物馆来说,青少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人群,也是文化信息传递的重要力量。而博物馆传统的展示教育方式,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比如在天津博物馆,我们比较广泛的采用了AR、MR等多种技术以及相关的数字化影像,来加强青年人对特定文化环境的代入感,让他们尽可能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方式来提高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增强他们接受文化的兴趣。


除了了解与认知以外,文化融合的另一个关键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相互文化信息的传播与分享。天津博物馆多年来举办了多个高水平的外国文化历史主题展,涉及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和非洲文明等等。在这其中也比较多的运用到了科技手段,来尽量减少文化或者是文明之间的地域隔阂感。


2018年天津博物馆和意大利的相关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庞贝古城出土文物精品展,观众在展览中可以观赏到来自庞贝古城精美的文物,但同时对于这座古城的消失以及相关文明的消失,中国的观众并不能够完全理解。那么我们在这个展览中的一个空间里,不仅复原了当时庞贝古城的历史生活原貌,同时用数字化手段来复原维苏威火山的爆发以及古城消灭的那一瞬间的情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化消亡的一个全过程,产生一种文化上的情感共鸣。


同时,我们多年以来一直在坚持利用数字化的科技手段,对馆藏的丰富文物进行信息化的采集与使用,并通过建设网上博物馆以及借助手机等各类的媒体平台,来逐步发布展示这些藏品的图像信息,从而使中国以内不同城市、不同地域,包括国外的观众,也不论远近,都可以分享到科技信息化带来的这些成果。


总之,参观博物馆以及藏品是人们了解不同文化直观、便捷的途径,但是人们在面对文物藏品,进而实现文化融合过程中,需要有一种有效的理解与连接的纽带,在物和物、物和文化之间存在的缝隙间,也需要有一种力量来进行填充。我相信科技能够达到发挥纽带、架设桥梁这样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力量。



相关阅读


意大利设计大师阿尔多·契比齐:文化是坚固的桥梁

博物馆如何利用数字技术驱动文化遗产的集体传承

文物保护联盟委员会:保护文化遗产对于全球社会的贡献和意义

构建开放包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文化交流平台

塑造21世纪博物馆专业人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博物馆研究领域的承诺与实践


微信

Copyright ©2023 中欧美全球倡议-上海高势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沪ICP备2022027832号-1